产值超10亿元产量和产值都位列全省第一

来源:东方财富 作者:文辉 时间:2021-11-22 15:12  阅读量:7362   
2021-11-22 15:12

鱼跃龙门,游上新起点,游向更广阔的富裕海洋。

产值超10亿元产量和产值都位列全省第一

最近几天,由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温州大黄鱼,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意味着温州大黄鱼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拿到了国字号商标,大黄鱼因此有了游得更远的底气。

去年温州大黄鱼产量1.5万吨,产值超10亿元,产量和产值都位列全省第一其背后,是渔业技术推广站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攻关,接力奋斗了二十多年的结果

突破育苗技术

大黄鱼再现温州海域

作为东海名产,大黄鱼历来深受温州人喜爱。

以前随便找一片海域下网,都不会失望而归,鱼汛到来的时候,海面都是‘咕咕’‘呜呜’的叫声,满船满仓的大黄鱼闪着金灿灿的光回忆起几十年前赶海时的丰收盛况,南麂岛60多岁的老渔民吴勇士十分动情

可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机帆船一次次大规模敲罟捕鱼,大黄鱼遭到了掠夺式滥捕,仅仅十几年的时间,野生大黄鱼就遭遇了灭顶之灾,濒临灭绝。

根据统计,1957年全省大黄鱼的产量为15.82万吨,1974年产量达到最高值16.81万吨,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天然海域内已基本找不到野生大黄鱼。

为延续这一大自然的馈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水产科研人员开展小规模养殖和人工繁育探索,并逐渐展开大黄鱼养殖技术攻关。

20多年前,我和同事去福建宁德取经,学习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在当地的水产推广站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坚回忆,当年,两人从大黄鱼催产,产卵孵化,培育至仔鱼,下排中培,经历了大黄鱼人工繁殖的全过程

那时候没日没夜,每三个小时就起来投喂一次饵料,看着鱼宝宝一点点长大,真的像做梦一样,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和期待陈坚还历历在目

此后的1998年,洞头水产研究所开展大黄鱼全人工养殖试验成功,水产科技人员在网箱内成功育出几百条成活黄鱼这几百条大黄鱼,代表着从0到1的技术突破

伴随艰难的技术探索,多年不懈努力终有收获,2000年,平阳县南麂岛海域开始发展大规模深水生态网箱养殖,曾经渔汛密集的温州四大渔场,逐步再现温州大黄鱼的身影。

寻急流改网箱

深海探索智慧渔业

网箱的绳索有没有松动破损,鱼儿是不是依然健康凌晨5时许,迎着微亮的晨光,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范正利跟着南麂岛的养殖户,跳上小船奔向鱼排,检视网箱里的大黄鱼

为守好生态大黄鱼品质,范正利几乎每一周都赶海,现场采样,将结果送往检测单位,高校和研究所进行成分分析。

不熟悉养殖环境,缺少养殖技术,大黄鱼的产量一度很低,相比二十多年前,如今大黄鱼的养殖成活率大幅提高。

高品质大黄鱼对海域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急流大浪中,天然饵料充足,水体交替速度快,养出来的大黄鱼身形颀长健美,口感也更加接近野生可是,渔民们最怕的就是台风,一场台风可能让网箱严重破损,大黄鱼或死或逃,养殖户可能血本无归

为了做出抗风性更好,体积更大,耐腐性更强的网箱,从最初的毛竹,钢管,再到如今的玻璃碳纤维,科技人员根据不同海域特点,一次次改进网箱,为大黄鱼安了一个又一个新家。

如今,温州全市的大黄鱼养殖模式,已由10多年前的传统养殖网箱,转变为深水网箱,围网和拦网养殖等模式。

现在的深海网箱,从海面看起来只是几个‘圆圈’,其实是往海底打下了54根16米长的玻璃钢柱,像造跨海大桥一样打桩基,最后再以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把这些桩基围起来,十分牢固洞头的养殖户郑祥武介绍道,这种材料制成的网箱,哪怕遇到超强台风,也能完好无损

郑祥武的养殖场里,还搭建了智慧渔业系统设备的远程监测平台,只要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按下按钮,几十公里外的养殖基地就可以自动进行清淤由于水下作业难度极高,传统养殖往往一个周期才清理一次,而这套清淤设备却能根据潮水的流速自动清理,不到2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清淤他告诉记者,自动清淤技术每年省下人工成本近20万元,还解决了围网养殖的底质污染问题除此以外,养殖网箱内的大量传感器,通过监测渔业养殖的水体和环境,可以一屏掌控渔业养殖的所有细节

北至乐清湾,南至沿浦湾,科技正改变大黄鱼的养殖方式:大黄鱼高科技网衣推广使用,水下机器人底部清淤,鲜活饵机械化加工流水线研发,大黄鱼优质良种的推广还在加速。

渔旅融合富海岛

打响温州生态大黄鱼品牌

在温州,无黄鱼不成宴,大黄鱼产业的发展,仿野生让温州人找回记忆中的大黄鱼味道。

渔业技术推广站专门编制了《温州大黄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对销售规格,养殖基地的准入条件等进行了严格规定比如,生长海区潮流以及养殖密度,养殖时间,养殖所用饲料,起捕时大黄鱼的营养成分等,都做了严格的要求

此外,渔业技术推广站还牵头组建大黄鱼产业科技联盟,依托区域公用品牌瓯越鲜风,引导全市20家养殖企业提升标准化水平对品质的坚持也获得了回报,深水网箱养殖的生态大黄鱼因品质佳,口感好,每斤可以卖到100元以上,是传统方式养殖商品鱼售价的5倍

令人欣慰的是,生态大黄鱼在东南沿海消费市场受到热捧,连续多年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奖,省市农博会,农交会金奖2016年,南麂海域出产的大黄鱼游上了G20国宴餐桌,2019年初游进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2019年底温州大黄鱼农产品地理标志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批准,成为温州市首个水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如今,大黄鱼从单纯的养殖产业向渔工贸一体化转型升级,形成覆盖海水养殖,装备设施制造,饲料加工,贸易及物流等渔业产业链,同时带动了渔区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渔民致富增收的敲门砖。

鹿西岛,北麂岛,南麂岛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从一个个传统渔业海岛发展成拥有亿元产值的养殖大岛,更成了渔旅融合的网红打卡点大黄鱼作为渔业乡镇的支柱产业,也让这些岛屿声名远播

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并重,为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资源,振兴浙南鱼仓,在禁渔期,渔业技术推广站连续多年开展增殖流放活动,10年来累计向东海放流大黄鱼5千多万尾。

接下来,我们将坚守大黄鱼养殖产业科技化,机械化,数字化和标准化陈坚介绍说,为推进温州生态大黄鱼产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渔业推广站正全力打造温州生态大黄鱼品牌IP,通过提升品质和品牌创建,做大做强大黄鱼全产业链,进一步探索渔区渔民的共同富裕之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汽车点评网 分析汽车

关注汽车点评网,收听和分享“汽车秘密”

05

携手汽车点评网,为您提供更多汽车行业新鲜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