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高端制造业细分领域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比增幅超过50%

来源:TechWeb 作者:醉言 时间:2022-03-31 16:06  阅读量:5455   
2022-03-31 16:06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2022年春季就业市场趋势观察》,内容指出,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就业市场整体热度明显提升,在此大背景下,求职者规模的增涨幅度大于职位增长规模,求职竞争,特别是白领人群的求职竞争相比去年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在不同行业,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结构性矛盾和动态调整现象

多个高端制造业细分领域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比增幅超过50%

《观察》发现,春招旺季以来,新能源,航空航天,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工业自动化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招聘规模出现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超过40%,突出地表现在工程专业技术岗位上。

数据显示,2022年春季以来,高端制造业中工程技术类岗位的招聘规模同比增幅达到77%,是增速最快的细分职类同时,工程技术类岗位在高端制造业整体招聘需求中的占比也最高,达到24.8%,较2021年同期提升了6.7个百分点

多个高端制造业细分领域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比增幅超过50%,而研究团队对细分行业招聘趋势的拆分观察发现,高端制造业招聘需求的增长目前处于多头并进状态团队认为,招聘岗位类型分布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过去两年来,我国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全力争取高质量人才,力求加速发展的趋势

2022年春季,高端制造业中的数字技术/IT类岗位招聘规模同比增幅高达75%,在增幅和岗位占比上都仅次于最核心的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经过五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数字化岗位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支柱岗位类型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聘需求增长迅猛的同时,高端制造业在今年的金三银四继续面临较为普遍的人才紧缺问题,研究团队发现,所有重点观察的细分领域均处于人才供不应求状态其中,医疗设备/器械,新能源,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硬件,智能硬件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均大于20%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智能硬件领域的平均招聘月薪达到13410元,薪资同比增幅全部超过40%

过去两年来,博士进工厂现象开始引起业界和公众的注意实际上,不仅仅是lsquo,进工厂rsquo,,各行各业都有需求,目前主要集中在医疗制药,数字技术和智能制造三大领域"BOSS直聘研究院《观察》指出

研究团队观察发现,产业界对博士的需求连续三年高位增长,2022年春季需要招聘博士的岗位规模同比增幅达到120%,平均招聘月薪达到了3.6万元其中,来自医疗制药行业的博士学历人才需求占比超过35%,已经超过数字技术领域,位居各行业首位医疗制药行业对候选人的专业对口程度,学历和一线研发经验要求极高,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临床研究等领域都面临人才的严重紧缺

从地域角度观察,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创造了超过80%的博士招聘岗位,吸引了91%的2022届博士应届生所有博士招聘岗位中,40%来自长三角城市群,25%来自京津冀城市群研究团队还注意到,中小企业成为产业升级和高学历人才就业吸纳的关键引擎2022年春季,高端制造业领域专业技术类岗位招聘规模同比增速最快的是500—999人规模的企业,增幅达到121%对博士学历人才最为渴求的是100—499人规模的企业,而500人以下规模的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博士招聘岗位

研究团队在《观察》中指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升经济活力,技术创新和就业吸纳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对于中小企业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仍然任重道远。"

2022年春季,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规模仍然保持增长,同比增速为13%,处于2019年以来的低点,而求职激烈程度则高于往年不过,不同岗位类型间的求职竞争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整体上看,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类岗位仍然保持着较为密集的人才需求,主要的互联网技术方向上人才需求均有增长其中,人工智能方向的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幅最高,达87.7%,这一增幅接近排名第二的大数据方向44.2%增幅水平的两倍而运营和销售类岗位的求职者竞争则明显加剧

在政策调控的影响下,2022年春季,教育培训和房地产行业的求职者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两个行业都出现了招聘规模的收缩《观察》显示,房地产行业的收缩幅度较小,供求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而受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转型的影响,2022年春季,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岗位规模收缩幅度超过30%,受影响最大的是新一线城市教育培训行业岗位吸纳能力的下降,直接提高了新一线城市白领群体,特别是高校应届生的求职竞争激烈程度

此外,研究团队发现,房地产和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者们正在积极寻求其他领域的职业机会,除本行业外,二者的首选行业均为互联网,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行业的求职竞争。中国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中保持一席之地,上世纪90年代依靠的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资金,2000年代依靠的是积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2010年代则主要依靠工程师红利,科技创新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所产生的吸引力。2015年至今,我国制造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优化,背后的催化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汽车点评网 分析汽车

关注汽车点评网,收听和分享“汽车秘密”

05

携手汽车点评网,为您提供更多汽车行业新鲜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