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为单位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塑基层社区家园意识是未来乡村文明新形态建设的双聚焦观点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文化蓝皮书:中国农村文化发展报告》,这也是我国首部农村文化蓝皮书。
按照中国的一般范畴,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包括巩固农村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阵地,推进与时俱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护和利用好农村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以创意引导和文旅融合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等,是党中央多年来倡导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维度,也构成了本次蓝皮书各栏目文章的基本主题
蓝皮书首次从历史哲学的叙事尺度,对中国乡村文明所经历的数百年巨变进行了衡量和审视,梳理和总结了乡村文明从乡土中国范式向城乡一体中国范式转变的过程,探索了塑造中国式乡村文明新形态的可能条件。
该文件指出,蓝皮书作出了以下判断:
判断一:中国当前和未来农村文化建设的最高任务是让农村人文明起来。
蓝皮书指出,现在是中国两个一百年交汇之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让我们有了广阔的历史哲学视野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远不局限于农村,也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文化建设领域,而是要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文明
中华民族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转变的同时,要以创造新的现代文明为己任,为当今世界创造和提供一种有求必应,不期而至的文明模式因此,让农村人文明起来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最高任务,这样的任务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纳入到2035年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中
判断二:百年来,中国乡村文明经历了从乡土中国,城乡二元中国,城乡两栖中国到城乡一体中国的范式转换。
蓝皮书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的乡村文明发生了几千年未见的巨变:传统的乡村文明迅速瓦解,现代的乡村文明在探索中孕育发展百年巨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乡土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乡村文明受到了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很多地区出现了解体的迹象,但整体的形态和特征得到了保持其次是城乡二元中国阶段——农村被纳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整体进程国家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国家大叙事覆盖了地域,村落乃至家庭的小叙事,传统乡村文明从显性的系统化存在转变为隐性的碎片化存在第三阶段是城乡之间的两栖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化进程开启快进键,数亿农村人口作为农民工奔波于城乡之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人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改变了农村世界的整体空间形态和人口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全球化
同时,蓝皮书将2012年至未来15至30年的时期定义为第四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将全面扶贫和乡村振兴作为政策重点,中国的城乡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的趋势
判断三:传统村落遵循生物体自然进化的逻辑,现代村落遵循逆时间的结构更替逻辑两者之间的发展逻辑出现了巨大的断裂
蓝皮书提到,在数千年的传统农耕社会时期,中国数百万个村落在不同的地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其生产生活形态和精神世界却普遍像生物有机体的进化一样在缓慢变化,其缓慢程度通常是三代记忆所无法察觉的因此,这种渐进的逻辑可以称为生物自然进化的逻辑,不仅适用于中国的古村落,也适用于当时的城镇
可是,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村落越来越被功能—模块化—嵌入式的空间生产逻辑所主导这种结构置换逻辑本来就属于GDP崇拜的功能城市,往往忽略了一个地区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所以本质上是一种反时间的结构置换逻辑如今,这种反时间的逻辑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农村,使得我国现代农村和传统农村的发展逻辑大断裂
判断四:40年来,中国从世界第一农村大国转变为世界第一城市大国,城市化进程呈现明显的压缩特征。
蓝皮书显示,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中国的城市化率一直保持在6%—20%之间,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按下了加速快进的按钮从1978年到202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从17.9%跃升至63.9%,年均增长1.1%特别是2000年至2020年,年均增速超过1.3%专家预测,到203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85%40年间,中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农村国家跃升为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种巨变的速度,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近代几百年的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压缩特征
判断五:高速城市化的漩涡效应导致农村世界的圈层空间折叠,人口多元化成为未来农村的新常态。
蓝皮书还指出,高速城市化在中国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的区域城乡等级体系和明显的动态结构在各个系统中,城市化带来了漩涡效应,拉大了城镇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乡村世界的圈层空间折叠在不考虑政府支持,外资或互联网行业等个案条件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村庄越靠近作为漩涡中心的城市,空间折叠现象越明显越远,其空间折叠相对不明显
空间折叠不仅可以指村落格局,建筑设施等空间形态的变化,也可以指村落整体形态属性的变化,还涉及到人口流入流出导致的人口结构的变化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将从单一的居民群体转变为混合的多群体群体,最终在结构和形式上与城市社区相同所有乡村世界的新常态为未来乡村文明的新形态的塑造设定了历史条件,这些新形态不同于传统的乡村文明
判断六:未来构建乡村文明新形态的前提是对乡村的基本内涵有深刻的理解,这是乡村能够满足人们幸福感的独特特征,而这一特征对城市文明有明显的治疗意义。
对此,蓝皮书提到,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状态不是让乡村与城市没有区别,也不是单方面取消乡村,而是在城市与乡村彼此内在感官和生活方式不同的条件下,允许人们在乡村和城市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选择农村性是农村独有的能够满足人的幸福感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对于大都市的生活有着明显的治疗意义只有这种质朴才是未来乡村文明新形态的目标
乡村的首要吸引力是它的外在自然,比如由原野,丛林,河流,鸟鸣构成的生态空间,对于厌倦了城市机械的生活状态的人们会有无限的吸引力,尤其是在乡村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接近城市的时候。
此外,乡村生活更重要的吸引力在于贴近人类的内在本性现代社会是由充满利益算计和生存竞争的理性陌生人组成的人的内在本性严重扭曲和压抑,是东西方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是城市病激起了人们对精神世界家的感觉的向往尽量贴近人的内在本质,把精神秩序的塑造放在首位,并为这种秩序提供可行的制度和机制方案,以此来重建现代农村人的意义世界和道德基础这是使农村文明化的根本条件
判断七:以县为单位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塑基层社区家园意识,是未来乡村文明新形态建设的双聚焦观点。
蓝皮书认为,作为中国百年农村发展的第四阶段,中国城乡一体化是进行中+未来的文明形态,处于尚未的状态,因此更适合理解为建构主义而非本质主义的对象建构主义方法通常承诺某个应该的目标模型因此,我们正在经历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既是对过去历史阶段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人们对未来新文明建设的道德诉求的体现
县级推进是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支撑点体现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融合,实现了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社会一体化的思维转变但乡村文明建设的重心应该落脚在以村落为代表的基层社区,因为这是一个重塑人们家园意识的平台以县为单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重塑基层社区的"家园意识",是未来新型乡村文明建设的双聚焦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 1100℃温差蓝鲸iDD极限温度必杀技
- 2首届TOP10中国家居品牌峰会嵌入式
- 3乐视Y2Pro手机7月初亮相随后乐视
- 4清洁能源企业天津广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5NM610PRO在雷克沙的价格尚未公
- 6创新驱动,智行未来—2022长三角汽
- 7商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8%继续处于
- 8BeatsStudioBuds呈现的
- 9海欣食品: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增速冻菜肴
- 10第36届百花奖颁奖典礼在武汉举行佳男
- 11中德汽车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共赢
- 122002年3月交通银行作为天祝县的定
- 13恒驰5将于8月1日开启大定三年内6折
- 14《原》的发布标志着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
- 15根据Amethyst的文字苹果公司制
- 16其高氯酸锂设计产能为300吨/年目前
- 17东北腐乳龙头朱老六发布2022年半年
- 18丽岛新材的表现并不占优力道新材披露半
- 19不仅拥有混动车型标志性的燃油经济性还
- 20上海: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103
- 21福特在Q2销售了近30万辆F系列皮卡
- 22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蝴蝶模式健康中国做
- 23双鹭药业:公司已提交了奥司他韦胶囊的
- 24800km以上航线收取140元/人燃
- 25那为什么银行利率的变化被称为股市晴雨
- 26进军全球低碳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孵化
- 27车企和宁德时代,都在给谁打工?
- 28日产汽车公司公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
- 29这个主题是为新汽车人量身定做的我国新
- 30TEConnectivity公布20
汽车点评网 分析汽车
关注汽车点评网,收听和分享“汽车秘密”
携手汽车点评网,为您提供更多汽车行业新鲜货。